第474章 大结局(2/2)
但是现在不一样了,赵率教、满桂的骑兵很厉害。
“浑河军在东,把两蓝旗那些旧式兵马直接撕碎。”
“是!”
“刘渠、罗一贯,率军从西面进攻,务必击溃两红旗。神农军与直属炮兵,跟皇太极的主力分个高下!”
“是!”
半个时辰后,炮声隆隆作响。
两蓝旗被浑河军的重炮、小炮混合暴揍,燧发枪步兵排队走到百步后,直接举枪瞄准敌人。
两蓝旗只能躲在被大炮打得残破不堪的盾车后,放出稀疏的箭矢还击。
另一边两红旗也不容乐观,刘渠、罗一贯跟建奴对垒十几年,武器更新了一代又一代,现在也打得代善等人只能靠盾车死扛。
正面炮声最密,皇太极的60门佛郎察重炮,跟王宏宇的200们重炮互相对轰,打得双方烟雾滚滚。
皇太极的炮兵身边就有佛郎察、鲁密国教官指挥,也能计算射程、弹道,准度不比明军差。
但是炮弹差很多。
“轰!轰!轰!”
两黄旗的炮兵阵地爆炸了。
不少火药被明军的触发式引信炮弹点燃爆炸。
后金的炮弹要么是个实心弹,要么最多是打步兵的开花弹,射程和威力不佳。
明军的炮弹则直接碰地面就爆炸。
不到一个时辰,皇太极引以为骄傲的炮兵就没了,半数被炸毁,半数溃散而逃。
“神农军,向前!”
侯采等人跟后金步兵对阵,燧发枪与触发炮弹打得敌人队不成列,皇太极苦心练出来的新式精锐,才一交手就死伤大几百人。
要败!
皇太极知道等不及了,立刻让两百旗绕后突袭,两黄旗背靠城墙和沟壑死守。
这是最后的办法了。
两百旗动了,从双方阵型的西侧绕路,朝着浑河边就去了。
“告诉祖大寿、吴三桂出击!这边赵率教、满桂、曹文诏、曹变蛟,给我上!”
“是!”
明军两万骑兵也等候多时,朝着两白旗就去了。
双方骑兵好几万,扬尘四起达成一团。
阿济格看见一员猛将朝着自己杀来,自恃勇力上前迎战,竟然是曹变蛟。
阿济格、曹变蛟就在阵中死斗起来,旁人几乎近不了身。
多铎善于用炮,可是皇太极把大炮都放在自己那边了,多铎拿不出最大优势来,只能跟满桂厮杀,战不多时被砍掉盔樱,急忙落魄而逃。
多尔衮指挥着两百旗的骑兵,跟赵率教、曹文诏等厮杀了一轮又一轮,要不是靠着兵马都是努尔哈赤老部下,否则早叫赵率教、曹文诏击败了。
辽阳方向,祖大寿、吴三桂留下3000步兵给吴襄向南进攻,他们带着7000骑兵直奔抚顺关,百里多路对于一人双马的骑兵,就是两个时辰的事。
终于,建奴挡不住了。
镶蓝旗的济尔哈朗看到浑河军各个双眼通红,抱着必死之心举刺刀冲过来,后面还有投掷手雷的,打得镶蓝旗靠盾车都守不住。
“败了!败了!”
“我们镶蓝旗!还是返祖为上!”
军心最差,当年多次被暴揍到返祖的镶蓝旗,溃败了。
浑河军是最强的,镶蓝旗是最弱的,能坚持一个时辰已经是极限。
济尔哈朗也丢掉旗帜,玩命地往抚顺关跑,过了抚顺关就能往建州的老家山区去。
张名世、赵涵年等抬起枪就朝着敌人后心便射,秦民屏、秦灵等人举刺刀捅了一个又一个,继镶蓝旗之后又把正蓝旗杀穿。
战场东侧,明军转瞬之间就到了沈阳城墙下。
“杀!”
正面神农军也击败两黄旗,孙元华亲自操纵大炮瞄准,准准地送给鳌拜一颗炮弹。
靠着一身双层铠甲,以及倭军枪多炮少才能横行无阻的鳌拜,用肉身硬扛了一发带触发引信的炮弹。
炮弹砸在他身上,引信内的弹簧触发点火装置,炸药被点燃。
“轰!”
后金最强勇士鳌拜,只剩两条腿还在原地,身体头颅不翼而飞。
“完了!完了!”
皇太极知道完了,舍弃沈阳城里的布尔布泰等人,在索尼的护卫下急忙往北边逃窜。
他猜到抚顺关未必保得住,所以不往东而是往北跑,希望能到科尔泌部,一同到西伯利亚避难去。
正面与主帅一败,后金很快兵败如山倒。
老代善反而是撑到最后的,被刘渠、罗一贯压着打,他也不让两红旗后退一步,最后被活活包围,体验到炮决的滋味。
阿济格与曹变蛟死斗,结果只能是斗死。
曹变蛟武艺高强,历史上在不利的情况下都能冲皇太极的阵,打得鳌拜几乎挡不住。
碰见比鳌拜稍逊一筹的阿济格,当然是必胜。
“阿济格已死!”
曹变蛟用长枪戳着阿济格的头颅,赵率教、满桂、曹文诏等发起猛攻,多尔衮狼狈逃窜,最后跌下战马,被曹文诏活捉。
还有多铎被骑术更高的满桂追上,一枪刺中后心而亡。
抚顺关的战斗也毫无悬念。
祖大寿、吴三桂确实喜欢战场逃跑,但那要看他们对上谁,碰见抚顺关的敌人守军,他们勇猛无畏,下了战马就抵近城墙放箭,用携带的绳索盯着防守攀登。
吴三桂亲自爬上抚顺关,连杀几十名敌人,夺下关隘。
等到济尔哈朗的镶蓝旗逃过来,退路已断被前后夹击全歼。
明军从东边、南边攻入沈阳城,神农军将士入城缉拿敌人头目家属不在话下。
王宏宇站在城墙上,看着当年要救援最后没能进入的这座城市。
“当年存人失地,今天终于人地皆存!”
这座被敌人拿下的第一座大城,终于回来了。
几个时辰后,二哥张神武疾驰而来。
手里面提着皇太极的人头。
又想当年挥舞努尔哈赤四大辅臣一样,现在抓着皇太极头颅的辫子,挥舞起来威风潇洒。
“皇太极已死!为大哥复仇了!”
王宏宇在城墙上朗声大吼回道:“大哥!我们打赢建奴了!”
......
1648年,兴福十六年。
宋应星就任流动京师大学堂图书馆管理员。
王宏宇卸下了这个他特别喜爱的职位。
不过接任的是宋应星,是他最杰出的学生,也是的大明最优秀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之一,由他来王宏宇心里很放心。
“明日,这里就都交给你。”
已经十七岁的朱慈炅,打点好行装,准备登上蒸汽风帆战舰-天启号。
“陛下......”
朱慈炅扶起王宏宇:“我已不是陛下,我是大明大洋洲皇帝朱慈炅,而您是大明华夏与北美皇帝......我的老师、我的平级皇帝王宏宇。”
王宏宇握紧朱慈炅的双手,这一分别下次再见估计是多年以后。
但是从大名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,现在包括朱慈炅在内,都不怕远航。
“远航,开始!”